当前位置: 首页 > 项目专题 > 综合实践活动常用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常用课型

2015年06月04日 10:39:29 访问量:402

综合实践活动常用课型

教研室   刘艳平

通过下乡视导以及和部分老师网上交流,发现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在主题的确定、方案的制定、课题研究以及教师具体的操作方案制定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究竟怎样上尤感茫然。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其自身的特点决定着国家、地方和学校都无法以章、节的形式提出课程的内容,而只能从活动的类型、涉及的领域对其做出相对的规定。具体实施中,学校如何组织老师上好公开课、研讨课、常态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哪些课型,在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同时,从课程目标、内容、活动过程等方面综合权衡,可以借鉴下列几种便于操作的基本课型。

1、选题指导型。“问题即课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生活背景中的现象与问题,搜集与分析材料,通过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然后由小组或班集体汇总、归纳、整理后确立活动主题。当然,在该课程的实施初期,也可教师提出,学生选择,或学生提出,教师指导,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拟定出“有趣、新奇、富有研究性价值”的主题。老师在热情参与全程中,要适时调控、合理引领。

2、方案设计型。适当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精明的设计本身就是创新。拟定方案应统筹兼顾活动资源分布与学生的爱好特长之间的关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活动名称、目的、实施过程、条件准备、时间安排、预期效果等;在形式表达上,一般可采用填表式、过程记录式、计划书式等。具体的设计要充分发扬民主,形成集体合力,应从内容到形式力求方便操作,动态调整,使其能服务于活动,指导于活动。

3主题分解型。在主题确定后,引导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意愿和有利条件 ,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切入,向其他课程拓展等把大的主题具体的细化成一个个可操作的子课题。

 4、设计制作型。“人人动手制作,个个动脑创造”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之一。学生劳动体验的获得、技术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课堂内外的反复演练,许多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在科技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及文化、艺术等动手与动脑的创意实践中度过的。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其中的个性张扬和深度的探索体验。

5、网络探究型。信息时代让人们在“地球村”里沟通无限,网络探究也让小学生乐此不疲。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下,网络探究活动在扩展实践时空的同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实现和外部世界、网络世界的沟通,使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但其必须“有基础、有主题、有规则、有督检”。

6、家庭体验型。有些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地点是在家庭中,对主题活动涉及到的某些知识和技术给学生讲解后,要自觉寻求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庭体验型的主题活动经常以“小课题,长作业”等形式有机融入到家庭生活中,要通过教师的跟踪指导、家长的热情服务、大力配合、学生的自主努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7、社会实践型。以社会考察、社会参与、生产劳动、社区服务为任务取向的实践活动主要在学生熟悉的基地、社区进行,在参观、考察、访问、生产劳动和社区服务等活动中,使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社会阅历,积淀文化内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该类活动一般沿着“在尝试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深入实践”这一轨迹进行。及时分析和给予疏导,帮助学生认识失败的原因、进行适当调整。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并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

8、专题研讨型。在一段时间内,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感兴趣的、需要探究的或有争议性的问题开展专题实践性研究。经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讨论,形成集体共同关注的主题后,就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开展专题研究。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寻找理论依据,进行实地调查。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得出结论。在研究中还要切实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好能以小课题的面目出现,在专题研讨活动中除了要利用好教师的特长外,还要突出发挥好家庭及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作用。

9、中期反馈型。引导学生从前段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推动学生活动有序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阶段性反思,如问卷调查、中期总结交流会等;引导学生将前段活动中的收获、成果、反思等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并规划好下阶段活动。培养学生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理性反思的能力,为下阶段的活动打下基础。

10、成果交流型。“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该课程的中心任务。”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可以对前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交流、成果展示。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是学生活动后所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11、总结反思型。引导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的点滴收获与体会写下来与伙伴共同交流;引导学生对整个活动中出现的困惑、挫折等进行全面反思;引导学生共同交流、认真倾听、大胆质疑。培养学生与学习伙伴困惑共担、成果共享及对活动进行理性反思、及时总结的好习惯;提高客观欣赏他人成果、评价他人活动的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无论那一种类型,其实施都必须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以上所列举的几类课型,我们在选用时要注意扬长避短,凸显实践,切实让学生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真正做到融“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创造性”于一体。

编辑:陈国梁
上一篇: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动”起来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喀喇沁教研网 特此声明。